特教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中设置的、专门为特殊学生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个别化教学的场所。
一、功能特点
- 个性化教学:资源教室配有多种图书、教具和教学设备,并配有专门的资源教师,按照学生的不同需要设计课程,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。
- 康复与辅导: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康复设施与学业辅导、生活辅导的场所,进一步开发潜能,发展优势,补偿缺陷,健全人格。
- 教师支持: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各类参考资料、理论与经验技术的支持,并为辅导人员提供对各类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辅导、零距离沟通的场所。
- 家长参与:为特殊儿童家长提供教育训练的资料、方法及咨询服务,为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、共同研究计划提供适当的场所,让家长成为随班就读工作的积极配合者。
二、软硬件配置
- 硬件方面:
- 面积:资源教室面积应100平方米左右,不得小于一个普通教室。教室应按无障碍设施设计,满足日照、采光、朝向、通风、防噪条件,设置学习、游戏活动、康复训练的空间。
- 设备:包括常规设备(黑板、手工工作台、桌椅、柜具等)、办公设备(文书用品、电脑电话、打印复印设备)、视听设备(电视、音箱、DVD机、录放机等)、康复训练设备(助视器、助听器、多功能健身器、触觉活动组合器材、行为矫正和感觉统合设备等)、教具与学具玩具资源等。
- 软件方面:资源教室一般应具备教材,适用的图书、卡片、音像资源与教学软件,学生个案资料以及特殊教育相关的图书、期刊、参考书等。
三、人员配备
- 资源教师:资源教室要设置1-2名专(兼)职资源教师,负责场室的使用安排与管理、指导随班就读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个别化教学计划、提供各种专业咨询服务、组织教研活动及家长沟通等。资源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,相对稳定,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、管理能力、教研能力、专业指导技巧。
- 教师:教师要在资源教室中承担相应的指导、康复、培训任务,定期为特殊儿童、随班就读教师、家长提供相应服务。
四、功能分区
- 康复娱乐区:以地毯、靠垫、健身器、益智玩具为主,主要功能有诊断观察、康复训练等,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技能训练、肢体训练、社会适应能力训练、休闲娱乐活动等。
- 学习辅导区:以课桌、教具、学具为主,主要功能是学生的文化学习和配置学生用的各种学习资源,主要活动内容是学生的个别辅导与小组学习活动。
- 办公咨询区:以办公设备、特殊儿童资料及档案为主。
五、教育方法
资源教室的教育方法多样且灵活,旨在满足特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,促进其全面发展。包括:
- 个性化教育计划: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,明确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、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。
- 学科知识辅导: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困难,提供个别化的学科知识辅导。
- 生活辅导和社会适应性训练: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社交技能,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,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、社交技巧培养、情绪管理等。
- 康复训练:针对需要康复训练的学生,提供基本的康复训练服务,如物理治疗、言语治疗等。
- 灵活的教学安排:采用外加式、抽离式或外加与抽离并行式的排课方式,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。
- 多媒体学习工具与合作学习:提供多媒体学习工具、丰富的教学材料以及合作学习的场所,支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共同完成项目等活动,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。
- 自主研究与评估:为学生提供自主研究与评估的机会,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和兴趣选择研究内容并进行自主研究,同时资源教室提供在线测验和作业提交的功能,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指导。
- 家长参与与培训:为家长提供参与孩子教育的机会,家长可以参与孩子的教育计划制定、学习辅导和康复训练等活动。同时,为家长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,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特殊需求,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合作。
六、意义与作用
- 促进普特融合教育:资源教室是促进普特融合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,其目的是为特殊学生和教师提供教学上的支援,促进特殊学生的学业、行为和情绪的健康发展。
- 提高资源利用率:资源教室不仅为本校就读的特殊儿童服务,还能为区域内其他随班就读学校的特殊儿童服务,提高资源利用率,弥补不足。
- 支持特殊学生发展:通过资源教室的专业服务和支持,特殊学生能够在普通班级中顺利地随班就读,实现潜能的发挥和缺陷的补偿。